欢迎访问北检(北京)检测技术研究院!全国服务热线:400-635-0567

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检测,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测试报告

  • 原创官网
  • 2025-04-15 14:07:19
  • 关键字: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检测,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测试报告
  • 相关:

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检测,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测试报告概述: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检测聚焦安全性、可靠性与性能评估,涵盖电化学性能、环境适应性、安全防护及寿命测试等核心指标。通过容量衰减、热失控防护、机械强度及循环耐久性等参数分析,结合国际标准与国家标准,运用精密仪器对电池单体、模块及系统进行多维度检测,为产品研发、质量认证及行业合规提供技术支撑。


便捷导航:首页 > 服务项目 > 其他检测

注意:因业务调整,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,望谅解(高校、研究所等性质的个人除外).

CMA/CNAS等证书详情,因时间等不可抗拒因素会发生变更,请咨询在线工程师。

☌ 询价

工信部发布《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》,新规将于2026年7月1日起实施,首次将“不起火、不爆炸”上升为强制性要求,称为史上最严安全令。相比2020年版国家标准,新修订的版本提高了技术要求。此前要求,电池热失控后5分钟内不起火、不爆炸。新规将这一时间延长到了2小时,要求电池在发生热失控后至少2小时观察期内无起火、无爆炸,并且所有监测点温度不高于60℃

新规还增加了底部撞击测试,要求电池包在直径30mm钢球以150J能量撞击后无泄漏、无起火、无爆炸,且乘用车全部纳入这一标准。针对目前兴起的超快充,300次快充循环后进行外部短路测试,要求不起火、不爆炸。

那么如何确定自己的产品是否满足新规呢?

检测项目

热失控安全测试:触发方式新增内部加热片法,要求热失控后2小时内无起火爆炸,监测点温度≤60℃,烟气不得进入乘员舱。

底部撞击测试:模拟飞石冲击场景,以直径30mm钢球、150J能量撞击电池包最薄弱部位,要求无泄漏、起火或爆炸,离地间隙<200mm的乘用车全系强制纳入。

快充循环安全测试:300次快充循环(SOC 20%-80%)后执行外部短路测试,要求维持结构完整性与热稳定性。

盐雾腐蚀测试:按GB/T 2423.17标准进行96小时中性盐雾试验,评估外壳防护等级及电气部件耐腐蚀性。

温度冲击测试:-40℃~85℃极限温度循环试验,验证电池包密封性能与材料热膨胀系数匹配度。

其他项目:

1. 电性能测试:包括容量(Ah)、电压平台(V)、内阻(mΩ)、能量密度(Wh/kg)及充放电效率(%)。

2. 安全性能测试:过充电(至120%SOC)、短路电流(kA)、针刺穿透(速度1mm/s)、跌落测试(高度1m)及热失控传播(温度监测≥300℃)。

3. 环境适应性测试:高低温循环(-40℃~85℃)、湿热存储(温度60℃/湿度95%)、振动测试(频率5-200Hz,加速度10g)、盐雾腐蚀(5% NaCl,48h)。

4. 寿命评估:循环寿命(≥1000次,容量保持率≥80%)、日历寿命(25℃存储,容量衰减率≤20%/年)。

5. 结构分析:电极材料厚度(μm级精度)、隔膜孔隙率(SEM分析)、电解液成分(GC-MS检测)及壳体密封性(氦检漏率≤1×10^-6 Pa·m³/s)。

检测范围

锂离子动力蓄电池单体/模组:涵盖磷酸铁锂、三元材料、锰酸锂等主流体系电芯,额定电压范围2.5V-4.2V。

商用车动力电池系统:离地间隙≥200mm的N类车辆需通过底部撞击豁免审查,其他车型按乘用车标准执行。

快充型高能量密度电池:支持≥4C充电倍率的超快充电池包,需额外验证300次循环后电解液分解阈值。

退役动力电池梯次利用产品:二次使用的电池需通过容量衰减率(≤80%)、直流内阻增长率(≤150%)等安全评估。

车载热管理系统组件:包括液冷板、导热胶、温度传感器等,需满足IP67防护与-30℃~120℃工况耐久性测试。

其他范围:

1. 电池单体:三元锂(NCM/NCA)、磷酸铁锂(LFP)等正极材料体系电芯。

2. 电池模块:串联/并联结构模组,电压范围48V-800V,容量50-200Ah。

3. 电池系统:包含BMS的整车动力电池包,能量密度≥160Wh/kg。

4. 梯次利用电池:退役电池健康状态(SOH≥70%)及残余容量评估。

5. 新型电池技术:固态电池、钠离子电池及氢燃料电池辅助电源系统。

检测方法

GB/T 38031-2025:规定热失控触发、底部撞击、快充循环等试验的触发条件、监测参数及判定标准。

GB/T 31485-2015:用于针刺、挤压等机械滥用测试,钢针直径3mm~8mm,挤压速度5mm/s~50mm/s。

ISO 12405-4:2022:参考国际标准进行振动测试(频率5Hz-200Hz,加速度25m/s²)、机械冲击(半正弦波,峰值加速度50g)。

GB/T 2423.4-2008:交变湿热试验(温度40℃±2℃,湿度93%±3%,周期12h)评估密封件老化性能。

QC/T 897-2011:电池管理系统(BMS)功能验证,包括总压采样误差≤±1%、单体电压采样误差≤±5mV。

其他标准:

1. 电化学性能:GB/T 31467.3-2015(动力电池包电性能)、UL 2580(电动汽车电池安全)。

2. 安全测试:GB 38031-2020(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)、UN38.3(锂电池运输安全)。

3. 环境可靠性:ISO 12405-4(振动与机械冲击)、SAE J2380(高温耐久性)。

4. 寿命评估:IEC 62660-2(循环寿命测试)、GB/T 31484-2015(容量衰减率)。

5. 材料分析:ASTM E2941(电极材料粒度)、GB/T 30835-2014(电解液成分检测)。

检测设备

GAG-H205型电池针刺挤压试验机:满足GB/T 31485标准,可模拟3mm-10mm钢针穿刺及200kN挤压载荷,配备红外热成像实时监控。

EVT-5000电池包底部撞击测试台:钢球发射初速0-30m/s可调,能量输出范围50J-300J,集成高速摄像与泄漏检测传感器。

BTS-8000多通道热失控监测系统:64通道同步采集温度、电压、气体成分,支持CAN总线与BMS数据交互,符合2小时持续监控要求。

CYC-1000快充循环测试仪:最大电流600A,电压范围0-1000V,支持SOC 20%-80%区间300次自动循环测试。

IPX9K高压冲洗试验箱:水温80℃±5℃,喷射压力8-12MPa,用于验证电池包IP67防护等级及高压部件防水性能。

其他设备:

1. 电池测试系统:Chroma 17020(0-5V/±1000A,精度±0.05%FS),用于充放电曲线分析。

2. 环境试验箱:ESPEC PL-3KPH(温控范围-70℃~150℃,湿度10%-98%),模拟极端气候条件。

3. 振动试验系统:LANSEN LY-500(最大加速度30g,频率5-2000Hz),评估机械结构可靠性。

4. 热失控监测仪:Thermographic Camera FLIR T865(测温范围-40℃~1500℃),实时捕捉热扩散数据。

5. 材料分析仪:Malvern Mastersizer 3000(粒径分析0.01-3500μm)、Zeiss GeminiSEM 500(电极表面形貌观测)。

文章部分信息来源:工业和信息化部门:一图读懂GB 38031—2025《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》强制性国家标准

  以上是与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检测,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测试报告相关的简单介绍,具体试验/检测周期、检测方法和仪器选择会根据具体的检测要求和标准而有所不同。北检研究院将根据客户需求合理的制定试验方案。

服务项目